鈦白粉市場接連兩月迎漲價潮,今年市場“金九銀十”傳統旺季或將如期而至,鈦白市場看漲情緒較濃。龍佰集團、中核鈦白、安納達、金浦鈦業、惠云鈦業等主流鈦白粉生產商先后發布調價公告,上調鈦白粉產品價格,本次漲幅約在700-1000元/噸。
當前,龍佰集團以24%的國內市場份額位居第一,中核鈦白、攀鋼釩鈦、金浦鈦業和安納達市場份額分別為9%、6%、4%和3%。因為行業集中度高,鈦白粉龍頭漲價總是一呼百應,集體跟風,形成漲價潮。
鈦白粉漲價之所以形成,主要是受到下游涂料產業鏈需求乏力、價格低迷的影響,上半年,鈦白粉企業利潤基本都在下滑,甚至腰斬。漲價增加利潤“回血”,鈦白粉企業下半年挺價意愿強烈。
除此之外,當前,鈦精礦市場現貨較為緊張,市場價格維持堅挺。而下游客戶正處于囤貨備貨保障生產,沖刺金九銀十的關鍵時期。另外,下半年促進內需消費、城中村改造等經濟利好政策的刺激,提振了鈦白粉需求,也支撐了企業漲價。
同時,除鈦白粉外,受原油價格回升、需求提振影響,近期陶氏,羅姆化學等多家海外企業安排好了“旺季”的漲價事宜,涉及己二酸、聚酯類、有機硅、表活劑、PMMA等,調漲幅度從5%-23%不等,噸價上漲超過1700元。
海外化工企業的漲價給國內的化工和下游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,因其高技術壁壘和無可替代性,讓很多內資企業望塵莫及,這也就成了支撐海外化工企業漲價的底牌。
在涂料的細分領域中,也有不少原材料選用的是海外的產品。比如環氧樹脂行業的帝斯曼,溶劑行業的三菱、三井;消泡劑行業的巴斯夫、日本花王;固化劑行業的西卡、威士伯;潤濕劑行業的杜邦、3M;填料行業的瓦克、羅地亞、德固賽;鈦白粉行業的科慕、亨斯邁、康諾斯;顏料行業的拜耳、朗盛等。因為具有很多的技術壁壘,國內的原材料產品性能完全達不到進口產品的效果,很難在國內市場中找到替代品。
然而,鈦白粉漲價對化工下游企業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,一方面要面臨成本增加的挑戰,一方面也透露出市場有更大需求的信號,是各化工下游企業難得的機遇。
近日,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,其旗下全資子公司正太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正太新材”)與下游某塑料領域應用客戶(限于保密義務,不披露其名稱)簽訂《產品購銷合同》,約定正太新材于2023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交付1萬噸規格型號為T10EX803的鈦白粉,含稅銷售金額為2.76億元。
一張接近3億的原材料訂單,我們從中所得到的信息,不正是這家塑料領域應用企業在面對鈦白粉漲價機遇時的魄力嗎?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抓住這次機遇,在很多企業還在觀望的時候,他們已經在積極尋求突破了。
總的來說,鈦白粉等相關化工原材料漲價不可避免,下游企業要不斷優化自身產品結構,提前做好市場布局,維持健康、穩定的發展態勢,才能提升企業的行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,更好地面對鈦白粉的漲價潮及機遇。